白茶据历史记载在唐朝《陆羽》茶经中就有,宋徽宗《大观茶论》中就有"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,其条敷阐,其叶莹薄,崖林之间,偶然生出,非人力所致。" 并有"点茶之色,以纯白为上"的说法。
安吉珍稀白茶发现于清同治年间,有百余年历史,首先发现者是业主桂姓人家的祖上,从安徽迁移到安吉县天荒坪大溪村横坑坞落户,开垦种植后自然形成野生茶园,而由于大自然的恩赐,在桂家海拔高度800米处生长着一株"白茶树",每年春季新发芽叶变异由返白期---复绿期的过程约25-30天左右(视温度、光照的不同),可以采制"白叶茶",其色泽、香气、滋味与常茶不同。白茶开花满树,结果极少,不能自行繁衍,当地人曾用茶籽播种未获成功。
1980年农业部门牵头,县农业局参与,由安吉县林科所申报县科委设"浙北地区当地茶树品种选育试验课题",首先进行了全区三个县十一个乡的茶树品种调查选优工作,共选出四十九株优良单株。81年春在选定白茶树上采集537枝穗条,采用无性繁殖方法,剪取500余短枝穗,扦插在安吉县林科所办公室后0.8平方米的苗床上,进行细心管护,秋季调查成活288株第一代无性系白茶苗,82年春移栽于小区试验地75丛,经四年观察记载,其叶形、叶色等性状与母树保持不变,具有遗传稳定性,终于第一代无性系安吉珍稀白茶在安吉县林科所获得成功。1999年,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县林科所共同实施的"安吉白茶特异性状的鉴定与利用"课题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同时,林科所利用白茶树上采下来的鲜叶经多次反复研制,制成别有风格的创新名茶"玉凤茶",主要特色是氨基酸含量达到6.72%-9.3%,是绿茶的2-3倍,有较高营养价值。其二:是色泽美观鲜艳,冲泡后芽叶呈白色,有极高观赏价值。其三:芳香芷味中,口感甘醇凉爽,回味无穷。1988年参加省第二屇斗茶获得最高荣誉奖,1989年、1990年连续获得最高分99分、99.3分,1991年,安吉县林科所创制的"玉凤"茶获得"省级一类名茶"奖,从此结束了百余年来"只闻白茶其名,不见其茶"的历史。
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,我所科研人员经过发掘、繁育、开发、推广,全县白茶种植面积已达近10万余亩,产值7亿余元,全国总推广面积超60万亩。"从一株小白茶发展成为一项大产业",带动了10余个行业形成一条产业链,实现了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,特别是安吉县林科所驻地溪龙乡成为"白茶之乡",其黄杜村成为"中国白茶第一村",体现了"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"论断的正确性,县林科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,采用科学手段发掘、繁殖、推广,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作出了贡献。
全国有:浙、苏、鲁、赣、皖、闵、川、黔、粤、桂、湘、鄂、豫、滇、陕等15个省区都从我所引种,发展白茶园面积达60余万亩,中国安吉白茶推广发展之快,面积之广,成为茶叶史上的奇迹。
安吉白茶发源地安吉县林科所(溪龙)闻名于世界,曾有:美、德、加拿大、印度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、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、韩国、日本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尼泊尔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16个国家的学者、专家前往观光考察。